在柳營,有間百年歷史的劉家古厝,就在柳營區公所後方,路邊看到高聳的舉人杆,及大門邊就寫著劉家古厝的地方就對了!
劉家古厝是劉家祖先在1890年所建造,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,全部建材都從大陸運進來,門口原有兩根舉人旗杆,但左側已遭雷擊折斷,所以目前僅存右邊的舉人旗杆。
進門後可以看見懸掛著劉家宗祠的匾額。
是四合院的格局,建物相當完整,踏入這邊會令人有進入古裝劇場景的感覺。
文魁、武魁兩個匾額及兩根舉人杆,分別為劉家祖先高中文舉人與武舉人。
一旁還有當時取水用的水井。
原本以為劉家古厝就是劉家家族所住的地方,問了一下里長,里長說這邊只是祠堂!接著就帶著我們往劉家古厝後面走去,他說這一大片都是劉家的,現在看得到的老房,跟那些已經拆掉的平地都是。
從緊閉的大門旁,透過斑駁圍牆上的小窗,看得到院子裡長滿了雜草。里長說現在他們已不住在這了,我開側門給你們去看看。
開門後,建築看起來也還算完整,但看得出久未經整理的狀態,走進院子時間彷彿凍結一般,相較於前面的劉家古厝,這邊更多了一點老屋的味道。
鐵窗下的盆栽內,初生綠葉與老屋的牆面形成對比。
老屋在沒人住之後,開始被植物給佔據了。
再回到回到劉家古厝就更覺得,還好有人在維護與保養,我們才能看到這種傳統建築之美。
吳晉淮音樂紀念館
參觀完劉家古厝,接下來就來到不遠處同為三合院建築的吳晉淮音樂紀念館。
吳晉淮早年旅居日本,回台後也作出了許多名曲,如小時候常聽到的”關仔嶺之戀”即是出自吳晉淮之手。
紀念館內也有許多關於其生平及作品的介紹,看到這張唱片才知道原來這首耳熟人詳的歌曲也是吳晉淮的作品。
紀念館內設置趣味的拍照區。
拉開櫃子就會開始播放的音樂互動區。
拉拉看說不定看歌名你不認識,老師音樂一下你就會唱了!
展示間內的古典吉他是吳晉淮主要的創作樂器,放在架上的譜是吳晉淮的作品。
除了相關介紹的展示外,也有模仿當時的室內擺設,在老三合院的氛圍內,聽著老歌。
陳永華將軍古墓
陳永華,字復甫,又名陳近南,深得鄭成功賞識,譽”復甫乃今之臥龍也”,輔佐鄭成功之子-鄭經。在鄭成功逝世後,他弟弟鄭襲代理延平王和招討大將軍。陳永華與鄭經進攻台灣,結束內鬥。鄭經繼位延平王,並任命陳永華為諮議參軍。
後來鄭經西征,又令陳永華總制東寧,負責後勤。
除此之外,陳永華為改善當時以煎煮出來的鹽苦澀的口感,引進了新的製鹽法,以日晒的方式,在海邊建鹽田,並於底下鋪上瓦片一來可使減少泥土與鹽的接觸得到較高品質的鹽,二來還可以吸收較多的陽光熱能加速晒鹽。現在的井仔腳鹽田便是。
在教育方面,在陳永華建議下於1666建造第一座孔廟,同時也是第一座儒學學堂,人稱全台首學,亦即現在台南的孔子廟,並設學校,年滿八歲就要入學。
另外也引進陳永華引進保甲制度,來維持地方秩序。
1680逝世後與其夫人和葬在現今的果毅社區。至清朝時將骸骨移回泉州同安。
在民國十八年,被一位日本人在荒野間發現了墓碑,而後在1954年於發現墓碑的地方蓋了一座衣冠塚。
一旁有關於陳永華古墓的介紹
墓碑保存完整,上頭清楚看得到 “皇明” 這在台灣應該是很難看到了!
全文為
皇明
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
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
參軍監師御史諡文正陳
公暨夫人淑貞洪氏墓
這天來由果毅社區發展協會為我們導覽,並準備了鮮果來祭拜陳永華將軍。
點香
斟酒
陳永華對近代的台灣的有相當的貢獻,一般人可能對陳永華不是很清楚,其實我也是在參訪完陳永華古墓後,上網找資料才發現陳永華對台灣的影響真的不小!
最後
“平生不識陳近南,便稱英雄也枉然” 民間傳說陳近南就是韋小寶的師父,秘密組織天地會”洪門”的開山祖師,而前幾年,洪門總會也曾到果毅社區,陳永華古墓來尋根、祭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