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2~4月 在台南新營、鹽水、學甲一帶在田邊、廟口,,偶爾會發現有一群人在圍觀,拿著特製的勾環望著天空,此時天空中還不時傳來嗡嗡聲,那就是在放鴿笭了!
農曆2~4月是鴿笭季
來參加公笭賽的鴿子都經過私笭賽的優秀選手。
勾環
用來套住鴿笭補捉不飛的鴿子避免鴿子及鴿笭受傷。
放鴿笭是農民在農閒時的一種休閒活動,這是一場村與村間的競賽!
一開始將鴿子帶到另一參賽庄頭背鴿笭,利用鴿子會飛回家的本領,讓鴿子將鴿笭帶回。
鴿笭
白楊木製作的鴿笭,因為上面有開個洞,所以會像吹笛子一樣有共振,鴿子背著飛便會有嗡嗡的聲響。仔細看兩個圓桶中間可以看到一根突出並打孔木片。
安裝鴿笭時會將鴿笭底下突出的木片穿過縫合的羽毛。
最後再將插銷插入小孔作為固定。
公笭日使用的鴿笭,由7吋起跳。不同村莊間的賽事大約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個鴿笭要背,公笭由兩村共同出資,純手工製作一個要價落在2000 ~ 4000元。
剛開始從私笭的暖身賽,讓鴿子背著較小的鴿笭練飛,將本村的鴿子帶到隔壁村將鴿笭背回來。
鴿子背著大尺寸的公笭。
隔天再由隔壁村帶鴿子將鴿笭背回去,這樣一來一往為一回合,由5吋4開始每回合都會再加0.2吋,直到最後二日公笭,開始掛上7吋起跳的鴿笭。
掀籠放飛
手擲放飛
不同的村莊有不同的方式,這次看到的鹽水區的番仔寮、孫厝竂是先將背著鴿笭的鴿子放在竹籠內,再掀開放飛,而竹埔對歡雅則為手擲方式放飛。
放飛後 後頭的阿伯各個有如球賽轉播的球評一般,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
“這隻飛得高會過”
“過中線了”
“栽落啊!”
“會 這隻會過!”
“路線走這向 順電火柱就到厝了!”
有著眾多資深鴿評 現場就更加有趣了!
放鴿笭是北台南這一帶幾個特定村落特有的競賽,在涼爽的春日有機會時,不妨來看看這項有百餘年歷史的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