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股位在七股區內,這天是第一次來到三股社區走走,三股地名由來是一開始有三位黃姓先民來此開墾,股就是三個合股的意思。
這邊是個沿海的小漁村,如同其他沿海地區的漁村般,信仰中心就是在村裡的大廟,靠海吃飯的居民每天與海博鬥,修建廟宇時大家也會多”寄付”一點,因此可以看到沿海的漁村裡,宮廟都會有一定的規模。
龍德宮是三股居民的信仰中心,廟旁的廣播塔就是小時候里長伯廣播那充滿迴音的廣播工具。小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,資訊獲得也不像現在只要舉起左手後,右手像畫符或施魔法般,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資訊了,以前舉凡停水、停電或是有重大消息都得要靠這種廣播塔。
”大廟今天有熱鬧哦!”廣播著,接著鄉親們就知道可以去看熱鬧了!
直到現在這廣播塔還是很實用的,只要投五十元就可以向全村廣播一分鐘。來廟前作生意的時候,就可以靠著這廣播讓村民知道廟前有賣魚、賣菜、賣冬瓜的,有需要的鄉親就會前來選購。
一進入龍德宮就覺得金碧輝煌,聽了解說才知道,原來龍德宮為了保持這狀態,在宮內是不燒香的,全部的香都集中在外面的天公爐燒,所以少了煙煄後就能維持如此耀眼的狀態囉!
離開龍德宮往外頭走去,不遠處就是水井,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,井水就是非常珍貴的資源。
在一旁的鎮守的鯉魚公據說就是為了幫地方擋掉詛咒用的。
附近養蚵人家也不少,路邊就可以看到現挖的蚵仔。
再往前走吉安香舖有些有趣的小物。
木盒中有12生肖的印章。
選一個自已的生肖,蓋在人像的紙張上,拿去焚燒後可以藉此改運。
而在對面的建豐碾米工廠雖然已不再碾米,但內部保留了完整的碾米設備。
木造的設備碾米設備完整留存著。
三股及附近一帶因為是水尾,所以以旱作較為大宗,蒜頭就是當地的特產,前陣子蒜頭收成時,碾米廠的老闆娘就開始忙著製作醃蒜頭,一次製作高達數百瓶的量,同時也製作豆腐乳。好奇的問老闆娘說這邊遊客多嗎?這量是如何銷售?
老闆娘說主要是放在網路上賣,而且打出口碑後現在看到的全是被預訂的了!原來小漁村裡的老闆娘也早已透過網路開了新的商機。
店家給我們試吃的醃蒜頭,酸酸的口感帶著濃濃的蒜香,相當過癮!
然後就進入今天的主要行程,體驗蚵農的生活囉!
在這蚵尞裡是要來串蚵,將曝曬過後的蚵殼用特殊工具打洞,之前去附近的蘆竹溝就曾試用過相同的工具。
打完洞的蚵殼就用粗尼龍繩串起來,一串就是九到十顆,而串一串的工資跟幾年前在蘆竹溝問到的價格一樣!你猜這樣串一串有多少錢?聽到答案可能會有點驚訝,一串是兩塊錢。
台南燒烤名店“蚵男 生蠔 海物 燒烤”的女兒為我們示範串蚵殼。
說好的示範,不小心就串了一堆。
這樣串好後再以十、二十或三十串再綁成一捆,放入海中讓蚵苗附著,每個附著的蚵苗會再獨立長成一個新的個體,並不是從原本的半面蚵殼長出另一面殼唷!
在這邊的蚵仔也是以平掛式的方式養殖,好處就是蚵肉會更有彈性並含豐富味道,但相較於垂吊式的養法成長速度會較緩慢。
跳過蚵仔放海成長的那一階段,我們要來將收成的蚵仔鋟出來了!
跟圖示一樣,橇開刮一下,打開後再將閉殼肌刮一下就可以取出蚵肉了。
撬開、刮一刮輕鬆取出蚵肉。
有機會來體驗的時候請注意觀察,可以看見在跳動的心臟唷!
回到龍德宮旁,立刻烤了蚵仔來吃,在產地就是新鮮甜美,肥厚的蚵肉更是誘人!
最後,也有以蚵殼作手工藝品教學,有興趣也能自已作個作品帶回家唷!